【人間社 戴辰 台中報導】2022-06-19

佛光山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,6月18日邀請有行走百科全書之稱的謝哲青主講「在可知與未知之間」,他以廣博的知識,帶領大家共同感受人類藝術與人文的盛宴,藝術是如何穿越可知與未知之間。

謝哲青說,自己旅行時常去看廢墟,去看充滿滄桑之地,到災區、戰區、高山,去看經過恐怖破壞的荒蕪與蒼涼,藉此重新認識自己,體會佛教的成住壞空。他認為現代充滿資本主義的思想,如果只是滿足熱鬧歡娛的遊玩,只是旅遊,而非旅行。

很多人以為人類的共同點是語言,其實不是,因每個人生活立基點不同,生命經驗不同,即使住在同一城市,但都有各自家庭,所以對同樣概念也會有出入,並舉20世紀語言哲學家維根斯坦「獅子會說話」的故事來說明,人跟人最大的分歧就在語言,人會吵架的原因,是因為我們對語言的理解不同。

謝哲青剖析,我們活在現實與超現實的兩個世界中,現實的世界是可知的、會隨著時間而灰飛煙滅。藝術、哲學、倫理、宗教乃至於生命與死亡等這些超越現實的東西,能跨越時空觸動我們心理最深密的感受。他認為如何在現實與非現實之間找到共通點,而藝術更是一條入徑。

謝哲青說,在西方文藝復興前一切都受宗教制約,文藝復興後,人類終於在永恆前抬起頭,在亮光處睜眼。藉著米開朗基羅於西斯汀禮拜堂的創世紀壁畫中,亞當夏娃被逐出樂園畫作來說明,在藝術鼎盛時期,人類開始覺醒,在神前不再卑微。

謝哲青強調,唯一能穿透現實與超現實,能讓我們立足在己知與未知之間的是人文學科,它的基礎是情感,講的是人與人間情感溝通。透過人文素養,可以增進人我之間的同情、同理。

文學家與藝術家最終的目的是,希望藉由創作來激起我們對人的情感,藝術的核心是合,與眾生合、與同參合、與萬法合,合是我們試著以同情、同理、共感的方式去理解人到底會有什麼樣的情緒及波動,我們可以為他做什麼,這是人文素養的核心,是人文價值最重要的地方。

謝哲青說,藝術最易被人誤解,紙醉金迷不是藝術,真正的藝術是對弱勢群組的關懷,可以劈開人與人之間的寒冰。人與人最可以溝通的是情感同理,我們多一點憐憫就是踏進藝術的境界,可以靠藝術情感穿越可知與未知之間。

文章轉至:人間通訊社